[摘要] 2008年,长沙市政府提出“一带两区、三线四城”的发展设想,望城由此逐渐成为长沙楼市版图上的新兴热土;2011年正式成为长沙第六区后,开始了由县到城的嬗变历程,在往日969平方公里的荒郊僻壤之上,抒写湘江河畔的梦想序章。
房天下讯 2008年,长沙市政府提出“一带两区、三线四城”的发展设想,望城由此逐渐成为长沙楼市版图上的新兴热土;2011年正式成为长沙第六区后,开始了由县到城的嬗变历程,在往日969平方公里的荒郊僻壤之上,抒写湘江河畔的梦想序章。
如今,望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前来置业,已然成为长沙楼市的“香饽饽“。那么,它是如何化身成购房者眼中的宜居之所的?让我们一起用数字来解读。
交通宜居指数 ★★★★☆
半城市生活圈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曾经的望城,尽管是长沙的“后花园”,却因交通闭塞而长久地被养在”深闺“之中。但是,望城经过十来年的建设,由8条融城主干道组成的网络把望城完全融入到长沙市的发展蓝图中,丁白大桥建成后,将与滨水新城的雷锋大道、丁字新区的湘江大道和芙蓉大道互通相连;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昔日望城“进城”之难将不复存在,而“近城”的优势却进一步显现出来。而今年2月湘江枢纽坝顶公路桥的正式通车,不仅让望城河东与河西真正融为一体,也标志着望城迈入了大交通时代,一个联通母城内外,融合长株潭,辐射环洞庭的生态经济圈已跃然眼前。
长沙地铁2号线的开通,加快了望城融城的步伐,使望城与市内其他区域紧紧相联;长沙地铁4号线规划于2019年正式通车,将衔接滨水新城、滨江新城以及市内其他区域,望城区未来 “半城市圈”,指日可待。日益便捷的交通,大大提高了望城区的宜居指数。
环境宜居指数 ★★★★★
绿化覆盖率达40.72%
望城自然环境先天优越,北连浩瀚洞庭,南毗麓山毓秀,拥有湖南省规划面积大的城市水系,境内有湘江、沩水两大水系,还有团头湖、斑马湖、史家湖、大泽湖、马桥湖等大型水面,属典型江南水乡。
4年前,刚撤县设区的望城,超前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公园式城区”,意在打造一座鸟语花香、诗意盎然的“宜居生态新城”。
近年来,望城大力实施“青山、碧水、蓝天、秀洲、美垸”5大计划,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同时,打造16条生态景观带,构建“一江两河七山六湿地”的大型城乡公园网络和“五线六环”百公里绿道系统。
“广植树、多栽花、不露黄”绿化行动持续开展,乌山、黑麋峰、书堂山等森林公园相继建成,雷锋大道、 大道、普瑞大道等城市绿化带赏心悦目。近3年栽种乔灌木3万余亩、1200万棵,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7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48平方米,成为天然优居氧吧。
休闲娱乐指数 ★★★★☆
数百万人来此休闲旅游
独特优越的自然环境催生了百果园这样以赏花、尝果、品茶、垂钓为主题的农业观光休闲园。望城现在拥有现代休闲农庄600余家,吸引着无数市区及周边人群来此度假旅游。
另外,湘江边上正在复兴的古镇群落,也成为这座新城增添了厚重的人文气息。35公里长的湘江望城段,两岸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多个古镇。从靖港古镇到乔口渔都,从新康戏乡到铜官陶城,再到刚开园不久的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这些小镇人气越来越旺。
望城 “一江两岸四镇,打造环湘江生态旅游圈”的构想现在已初步得到实现,每年吸引数百万人来此休闲旅游,并被25个国家的驻华史节共同倡议作为世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论坛举办地。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