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纷纷推进商品房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给予
购房者更为直观的
房屋面积信息。然而,这种计价方式并不代表
取消公摊面积,而是将公摊成本纳入房价中,购房总成本不变。通过这种方式,房屋面积的透明度提高,购房者可更清楚了解实际使用面积,但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部分
开发商可能降低公共设施标准等。专家建议,明确标注房屋的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及
套内面积,以减少纠纷。

今年以来,许多地方开始推行商品房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不少人误以为这意味着取消公摊面积,但事实并非如此。以湖南衡阳为例,从2025年1月1日起,该市将按套内建筑面积进行商品房销售。所谓的套内面积包括使用面积、墙体面积和阳台面积。这种计价方式只是为了让购房者的购房成本更加透明,并不会减少公摊部分的费用,公摊成本仍然会计入房价中。
专家指出,按套内面积计价虽然能提高房屋面积的透明度,但也可能导致一些开发商降低公共部位的建设标准。同时,购房者可能误以为不用承担公共部位的责任,这些问题需要在政策推进中予以解决。可以考虑在售楼部和产权证上同时标注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和套内面积,确保信息的透明和完整。
在房地产市场中,如何透明、公正地计算房屋面积一直都是购房者关注的焦点。虽然按套内面积计价销售看似更为直观,但实际上它只是改变了计算方式,购房者支付的总体费用并不会减少。因此,购房者在选择房屋时,除了关注单价和总价外,更应重视房屋的实际使用面积以及公共设施的配置标准。对于政策的实施,政府和开发商需要共同努力,确保信息透明,让购房者能够清晰了解所购房屋的实际情况,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纠纷。此外,在推行新政策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市场监管,以防止部分开发商因追求利润而降低公共设施标准,从而损害购房者的权益。总的来说,按套内面积计价的举措是一个进步,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谨慎应对,确保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