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湖南长沙“港产园”签约27个项目,水运优势显著】6月13日,长沙新港铁水联运专列1号机车牵引着25辆货车进港,3200余吨工业钢材将发往上海和江苏。当天的签约活动中,长沙签约了27个项目,总金额7545万元,货运量超过150万吨。长沙加快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推进水运发展提质增效,货物吞吐量达到历史新高。

正文:
6月13日,长沙新港码头繁忙异常,涟钢等相关钢铁厂运来的钢材正在进行装船作业。这些钢材将通过江海联运发往上海、江苏等地,同时还有300台山河智能小型挖机在集装箱码头装箱,准备发往欧洲。
当天,长沙还举办了2024年“港产园”对接暨签约活动,共签约了27个项目,总金额达到7545万元,合同货运量超过150万吨。项目涵盖了长江经济带多个城市的港航合作,水水中转、铁水联运、船舶制造等多个领域,致力于保障工程机械设备的安全顺畅出海,并搭建了“长沙水运-产业信息共享发展平台”。
长沙市水运事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欧璟表示,水运具有运能大、成本低、能耗低、碳排放少的优势。长沙目前已经形成了霞凝港和铜官港两大专业化的港口集群,全市千吨级以上泊位达64个。2023年,长沙港货物吞吐量2962.5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5.09万标箱,同比增长20.97%,创历史新高。
小编点评:长沙的水运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了显著的成效,通过此次签约的27个项目,长沙展示了其在水运方面的强大优势。此外,长沙港口的集约化和专业化建设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长江经济带的港航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货物的高效流通,还将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长沙水运的碳排放显著低于其他运输方式,这对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更多项目的落实与推进,长沙有望在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