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 评论 > 正文

陈宝存:地王的由来与土地出让金的真相

房天下博客  2010-07-06 14:50

[摘要] 2009年下半年,市场上天价地成为主流。与2008年的土地频频流拍形成鲜明的反差。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地王表现最突出的07年与09年,真实原因是什么?相信很多人还是不能连贯起来的。

2009年下半年,市场上天价地成为主流。与2008年的土地频频流拍形成鲜明的反差。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地王表现最突出的07年与09年,真实原因是什么?相信很多人还是不能连贯起来的。

市场化房地产是从98年开始实践的,至今仅仅11年的历程。但是,面临的土地制度的修正,也仅仅是十余年的过程。土地国家所有,是大法,是根本,所以在市场化房地产改革之初,由于土地国家所有的概念没有根本的变化,土地承包权收回代价很低。土地承包始自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批土地承包权定为30年,那么到98年批的土地承包权已经过去了20年,国家征收土地的补偿标准仅仅考虑地上物补偿,10年的青苗补偿,以及少量的地价补偿给农村集体。

所以,我们的市场化房地产之初,实际地价很低,所以我们最初的房价,土地成本占比很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北京天通苑经济适用房项目,长期的供应价维持在2650元,我们知道高层的建安成本一直很长时间以来维持在1500—1800之间,加上经济适用房税费的减免,这样的房价是可以有合理利润的。

我们也知道,在04年8.31大限之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获取土地的方式,土地价格一直不很透明,也没有土地价格过多的信息,一般土地部门和开发企业与村集体签订征地协议就可以了。这之前的北京五环地价确实很低。

为了规避协议出让土地的风险,为了土地出让流程的合理,我们在2004年3月31日,由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即日起就“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进行范围内的执法监察,各地要在2004年8月31日前将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完毕,否则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有权收回土地,纳入国家土地储备体系。这就是被地产界称为“8.31大限”的土地政策。

之后的北京清河毛纺厂用地拍卖,华润公司拿到。记得当时的马甸以北的住宅价格还在4500到5000之间,而华润清河毛纺厂地块,楼面地价7800多,所谓的“面粉贵过面包”,这是次。

但是,随后的三年,也就是05—07年,由于土地收储全部集中于各地国土部们成立的土地储备中心,土地收储受到很大的制约,也就造成了几乎所有地方土地部门无地可供的状况。

我们来看看京沪出让土地的历史数据:

上海前几年土地成交情况大致为:2003年为1500万平方米左右;2004年300万平方米;2005年出让面积在300万平方米以上,但最终成交只有40万平方米;此后的2006年为700万平方米;2007年1000平方米左右。2008年,上海住宅土地供应总量(包括含住宅的综合用地)为277.8万平方米,而最终成交的土地仅有170.6万平方米,流标的住宅用地比例达38%。

北京土地供应计划的完成并不理想。譬如2005、2006两年仅完成供地计划的35%和59%。2007年较好,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在最后三个月奋力一搏,突击完成近50%年度供应量后,终于让2007年成为北京一次顺利完成土地供应计划的年度。然而,2008年未能保持这一良好态势,当年计划供应土地6100公顷,其中住宅用地1700公顷,实际仅供应1468.5公顷,其中住宅用地911.1公顷。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很容易感觉到是土地供应严重不足造成了07年和09年的土地价格暴涨。但是,同时,土地出让信息的公开化,征地的难度越来越大,或者说,拍卖价被错误的理解为土地收储的成本,实际上拍卖价还包含大约40%的土地出让金及土地溢价。这才造成了最近几年的拆迁纠纷越来越严重,钉子户越来越多的局面。土地从源头不可控了。

而一线城市经过连续20余年的开发过程,城市中心土地奇缺的局面已经形成,所以09年的天价地一般出现在各个中心城市的中心,这就很好理解了。特别在北京上海,有国企背景或者上市企业对土地的争夺白热化,众多其他行业的央企上市公司看好房地产行业的预期,抢夺土地,然后通过再融资继续拿地,09年下半年土地市场令人不寒而栗。

大力抑制投机需求的政策,以及抑制地王的政策正在酝酿。特别是12月以来中央领导讲话和各部委的政策,直指抑制投机,加大供应,完善保障。但是,供应的加大远没有那么容易。我们还必须经历一个拆迁条例改变的阵痛。

公益拆迁与市场化拆迁的争议正在明朗,保障房用地将随着公益拆迁的项目缩减而被挤出。那么完善保障首先就遇到很大的财经压力,加大土地供应也就自然成为新的难题。

那么,仅仅靠抑制投机,很难改变楼市供需失衡的难题。

还有一个我们不能不考虑的就是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实际真实的数字应该早已突破红线了。而经济发展的模式,工业用地越来越被地方政府重视。相比工业项目的稳定产值和财政稳定增长,房地产开发用地的一次性获利,地方政府势必在土地供应上挤压住宅开发区用地的规模。

这也造成了房地产用地的极度缩减,而且很难改变。2010年,制止囤地已经成为央府高层的共识,对地王频出的现象,也将出台更加适用的政策,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中央政府,而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热情是否消减。

比如50%首付土地款,在土地不被追捧的时间点,自然会被抵制。而土地热情,自然会产生天价地。这就是土地出让的困局与悖论。

还有一点要说明:土地出让金是包含土地收储成本的,而且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亮丽靠的是土地出让金的积累,而07年13600亿、08年9600亿的土地出让金,净是每年4000亿左右。这就是我们错误理解的土地财政。

文章出自:陈宝存的博客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特价房长沙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